
亲子游戏2-3岁,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叫做亲子游戏,正确、适量的亲子游戏不仅可以启发儿童的智慧,还能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下面介绍一些亲子游戏2-3岁。
亲子游戏2-3岁1
一、看你笑不笑
准备:一根吸管。
玩法:
1、幼儿和家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由其中一人先用鼻尖和上唇夹一根吸管。
2、做出怪像逗对方发笑,并把吸管传递给对方,一个一个互相传递,把吸管弄掉的就算失败。
注意事项:在围圈的过程中注意调整幼儿与家长的距离,以避免距离过远传递时掉落,鼓励孩子大胆将吸管传递给身边的伙伴或叔叔、阿姨,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以保证顺利交接吸管。
二、听指示,反着做
游戏目的:
1、训练孩子的判断、反应能力
2、学习相反词
游戏玩法:
1、由家长说出一个词,孩子做相反的动作。起初可以只用一对相反的词来测量,孩子较大时,就可以用两对,甚至三对相反的词重复测查了。比如:家长说“大圆圈、小圆圈”。孩子听到“大圆圈”用两只手比成小圆,听到“小圆圈”,用两只手比成大圆。家长随意排大、小顺序。
大圆圈,小圆圈。长大了,变小了。“孩子听到“长大了”就蹲下,听到“变小了”,就举起双臂。由家长随意排列大、小顺序。
“向前跑、向后跑、长长了、大圆圈、小圆圈、变矮了。“孩子听到“向前跑了”就倒退,听到“向后跑”就前进。由家长随意调整这些词的顺序。
2、要求:孩子在正确理解反义词的基础上正确反应,正确率越高,说明听觉注意好。说明:以上的游戏,可由孩子来“发号施令”,家长严格按照规则来做,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注意孩子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三、我有一双小巧手
游戏目标:
1、有助于动手锻炼幼儿小肌肉群的动作灵活性。
2、通过动手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加深亲情关系。
4、孩子还可以学会整理的方法。
游戏准备:插接类的各式玩具或积木。
游戏过程和方法:
1、家长先告诉孩子玩具和积木的玩法,同幼儿共同拼插。
2、分类自由拼插,家长在一旁监督。
3、插好之后家长分别展示作品,给幼儿介绍它的奇特性。
4、玩过之后要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并把玩具送回家。
游戏指导:
1、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插拼,必要时候指导一下。
2、鼓励幼儿自己收拾物品、。
四、穿越“沼泽地”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体验亲子活动乐趣。
2、借助室内游戏活动,熟悉班级教室。
游戏准备
1、制作布网将废弃横幅撕成条,以鸭蛋网兜打结的方式编成网格状,可系上铃铛,并用彩条稍作装饰。
2、将做好的布网系在四张小椅子脚上,布置好场地。
游戏玩法
家长怀抱幼儿,用踏步方式一格一格走出布网,过程中以不碰响铃铛为佳。
五、毛毛虫
通过“毛毛虫游戏”可以让幼儿体验亲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亲子情感,让幼儿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发展幼儿肌肉动作的敏感性,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1、活动名称:毛毛虫游戏
2、活动准备:地垫若干
3、活动目标:
1)幼儿体验亲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亲子情感,让幼儿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2)发展幼儿肌肉动作的`敏感性,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幼儿在走、跑、爬等简单的动作练习中,发展幼儿身体平衡感。
4、活动玩法:
请一组(5—8人)参与毛毛虫游戏,家长手、膝着地为幼儿搭建长长的山洞,幼儿听信号从山洞下爬过,当最后一位幼儿爬过后,最后一位家长像雪球一样滚动式跑到最前面继续为幼儿搭建山洞,幼儿爬完规定路线游戏即可结束。
六、蒙眼贴画
适合年龄:2--6岁
游戏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和家长之间的默契,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游戏准备:五官(鼻子、嘴巴、眼睛、耳朵卡片若干)、人头画两幅、盒子一个、黑板两块。
游戏玩法:
幼儿从篮子中寻找出一个图画中所缺少的五官拿给家长,家长看清楚方位,带上眼罩,由幼儿带领家长向指定方向前进,并引导家长将手中的五官贴于图画中相应的位置,贴得位置较适合组获胜。
七、大脚踩小脚
游戏准备:家长和宝宝脱下鞋子。
游戏过程:家长和宝宝穿着袜子站在地板上,面对面站好,一起低头看着自己的脚丫,用手指着脚丫说:“小脚小,大脚大。小脚碰大脚,对面点点头。”家长和宝宝的两只脚尖相碰,脚跟着地,脚尖互相碰三下,接着说:“小脚踩大脚,是对好朋友。”家长拉着宝宝的小手,让宝宝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一边说:“好朋友,向前走,走呀走,走呀走。”一边家长带着宝宝向前走,说到“立一立,立一立”时,宝宝踩着家长的一只脚离地,注意家长要拉好宝宝的手,并鼓励宝宝多站会,说到“倒着走,倒着走,大家一起拍拍手”时,家长带宝宝倒着向后走,当宝宝站稳后,家长放开宝宝的手,两个人一起拍拍手。重复几次游戏,鼓励宝宝站好,不栽倒。
八、蚂蚁搬豆游戏
游戏玩法:
1、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2、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3、设置一定的距离,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
亲子游戏2-3岁2
1、游戏名称:长大了变小了
要求:婴幼儿自己能够蹲下
方法:父母与宝宝面对面站立,当父母说“变小了”时宝宝要蹲下,说“长高了”时再站起。做之前父母要给宝宝做示范,说“变小了”教宝宝蹲下,说“长高了”教宝宝站起,可反复玩。
2、游戏名称:魔袋
目的:对幼儿手的感知能力锻炼、培养幼儿辨别物体的能力及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要求:幼儿不能看只通过手摸,来感知一个物品,之后可以准确的说出物品的名称。
方法:妈妈准备一个袋子(不透明),让宝宝只能伸进一只手,可以把棉花、铅笔、梳子、糖、乒乓球等物品装到袋子里,可以事先请爸爸做示范,爸爸伸进袋中一只手摸,并描述它摸到物品的形状、大小,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让孩子去摸,要求孩子能准确描述,并说出名称,反复几次,家长可随时更换袋中物品,提高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3、游戏名称:踢球
目的:提高准确性,短跑,协调能力
方法:父母跟宝宝站开三到五米,爸爸或妈妈把皮球先踢给宝宝,让宝宝以同样的方式把球踢给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宝宝往往掌握不好踢球的力度,而让球跑远了,这时让宝宝去捡,目的是让宝宝多跑跑。
随着宝宝“技艺”的'提高,父母可将踢球的距离逐渐拉大、难度增加,比如故意把球踢偏,锻炼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可让宝宝和小朋友玩踢球游戏。但大人一定要在一旁监督,这样可以能锻炼宝宝“击中”目标的准确性和短跑能力,使全身得到运动。
二、指导孩子游戏注意事项
家长应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游戏,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参与游戏,做孩子游戏的同伴和指导者。
1、注意不同游戏种类的指导。角色游戏主要是扩大孩子的眼界,0口深孩子的生活印象,帮助孩子认识周围生活,为孩子提供玩角色游戏的生,活基础;结构游戏主要是培养孩子结, 构概念,掌握各物体的结构特征,熟悉结构材料和名称、性能,教给孩子结构游戏的方法;智力游戏主要是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
2、为孩子提供玩多种游戏活动的机会。因为不同的游戏对 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角色游戏主要培养孩子个性品德;结构游戏着重培养孩子的感知、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智力游戏则偏重训练孩子智力的敏捷性、创造性等。所以,家长应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玩多种游戏的机会。
亲子游戏2-3岁3
1、锡纸立体画
用具:锡纸一张、没有煮熟的粗面条、大的盘子
玩法:妈妈先把面条剪成约20厘米长,并放在大盘上;鼓励宝宝用面条做出自己喜欢的造型,然后把锡纸放在面条上;让宝宝在锡纸上根据面条的位置用手指描绘,一张锡纸立体画就出现了。
宝宝学会——灵活运用手指
小贴士: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认知程度鼓励宝宝做出更有形态的造型。
2、分水果
用具:一些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等)、一个篮子、玩偶
玩法:将一个盛着各种水果的篮子放到孩子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妈妈抱着,然后对孩子说:“大熊要吃苹果,宝宝请你帮它拿一个。”随意说出篮子内的水果,或叫孩子拿不同的水果。
宝宝学会——认识水果,学会分享
小贴士:当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后,可增加水果的种类;也可以角色互换,由孩子发出指示。
3、粉团小师傅
用具:粘米粉、面粉和水
玩法:可帮忙用粘米粉、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搓揉成一个柔软的小粉团,然后让孩子试着用手在桌面上任意搓揉,发挥创意。
宝宝学会——卷、捶、压、拍、打、搓、拉等动作
小贴士:不必太在意最后的成品,只要鼓励宝宝多尝试就可以了。
4、好味指点点
用具:厨房的调味料。盐、糖、醋、酱油等
玩法:妈妈先准备好以上的调味料,并放置在小碗中;然后指示宝宝用手指摸一下调味料并放进嘴巴尝试味道,同时告诉宝宝这个调味料的`名称;再给宝宝蒙上眼睛,叫宝宝用刚才的方式来试味道,然后说出是什么。
宝宝学会——辨别各种味道的特有性
小贴士:在游戏过程中,讨论材料的味道,但是不要谈论颜色,让宝宝能全神贯注辨别味道。注意每尝试过一种味道,让宝宝喝口水
5、好玩传声筒
用具:2个纸杯、1根线
玩法:在2个纸杯的底部,各用针线穿一个小孔,用一条长约60厘米的线串起来;妈妈和宝宝各拿一个杯子,用互通电话的方式传递各种声音。
宝宝学会——对声音产生敏感
小贴士:在玩的时候转过身,两人彼此看不见,增加传声的神秘感。
6、称米学重量
用具:2个空饮品纸盒,一支竹竿、一条绳子
玩法:把饮品纸盒的顶部剪去,挂一条绳子在竹竿上,绳子的两端绑着2个纸盒;让宝宝把米分别放进2个纸盒内,哪一边坠下,就在另一边加米。
宝宝学会——观察和比较物件的重量
小贴士:妈妈把住竹竿,让宝宝来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