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随笔

时间:2025-04-17 19:27:28
日常生活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常生活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常生活随笔1

孩子是通过“亲身体验+聆听讲解”的过程来学习的,虽然他每天都能看到你做饭、开车、买东西,但是如果他不能参与其中,或者从你那里听不到解释的话,这些对他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但如果你能利用你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生活场景,帮助他增长见识,学习生活技能,他会更加自立、成熟和乐于生活。

好了,下面是一些你经常遇到的生活场景。看看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做些什么吧!

在车上如果你经常带着孩子开车外出,那么利用路上遇到的各种情况,告诉他一些生活常识和交通规则,可以让旅程变得非常有意思。可以学习的内容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当你把孩子放进安全座椅,给他系紧安全带的时候,当你把钥匙插进钥匙孔,启动汽车的时候,当你把车开进洗车篷,清水淋在紧闭的'玻璃上的时候,当呼啸着的救护车或者沉重的水泥车从你们旁边开过的时候,请不要保持沉默,随时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让他知道更多他完全可以明白的事情。

在家里洗衣服是孩子比较容易参与的家务劳动,没有什么危险,也不会把自己弄得很脏,所以值得充分利用。可以学习的内容:●告诉孩子洗衣服之前首先要分类。因为有些衣服可能会掉颜色,有些衣服可能太脏,所以要把它们挑出来。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件事情,内衣和外衣分开,深颜色和浅颜色分开。当他做过两次之后,应该就可以独自完成了。

●把衣服塞进洗衣机一定是孩子非常喜欢的项目。这可以作为他辛辛苦苦给衣服分类的回报。

●衣服晾干之后,你们可以一起叠衣服。他的工作是给袜子找朋友,或者叠比较容易叠的毛巾、枕套。在餐馆全家一起外出就餐,是教给孩子用餐礼仪以及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最好机会。可以学习的内容给他示范正确的用餐礼仪。比如告诉他,不要大声喧哗,不用筷子敲击盘子,不要见到自己爱吃的菜就忘乎所以,要注意卫生,要轻拿轻放,要跟服务人员致谢等,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超市准备晚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列一个计划:打算做几个菜,需要的原材料是什么,哪些是家里现有的,哪些需要去超市购买。然后和孩子一起出门购买,帮助他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可以学习的内容:

●你可以把列计划的过程设计得复杂一点。你写出文字,然后请孩子在超市发放的宣传单上找到相应小图片,你把它们剪下来后,由孩子贴在白纸上。

●到了超市之后,可以让孩子“按图索骥”。对照购物单上的小图找到商品,如果同一种商品有几种选择,可以和孩子一起对比差异,然后一起做选择。

在银行带孩子一起在ATM上提款,或者在窗口办理缴费手续,让他看到你是如何和别人打交道的,并且暗示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

可以学习的内容:

●给他讲解到银行存款的最基本程序。比如,你告诉他,你们首先要拿号排队,在排队的时候,可以填写汇款单,被叫到号的时候就可以去到相应的窗口去办理存款。

●告诉他,为什么要把钱存到银行。你可以这样告诉他:“这笔钱还是我们的,只不过被存放在银行里。存到银行里,钱就不会丢了,而且还可以借给需要它的人用。因为我们把钱借给别人用,所以银行会给我们一小笔钱作为感谢,这就叫‘利息’。如果哪天我们家需要用钱了,就可以再到银行把钱取出来。”在邮局信件是一个读和写的过程,邮寄的过程也是一件极具想象力的事情,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体验这个过程,比如给远方的奶奶寄几张最近的照片,或者给原来的邻居小朋友发一张生日卡。可以学习的内容:

●告诉孩子信封和信纸的关系。让他了解信封上需要在哪些位置写哪些内容。

●还可以告诉他,邮递员叔叔会帮助我们把信送到目的地。我们需要给邮递员叔叔付费。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把邮票贴在相应的地方,把信封封好,然后投进神奇的邮筒。

日常生活随笔2

在家带宝宝,闲时就上上网。机缘巧合之下,做起了网站分销。说实话,我自己都有点出乎意料。

时常看到身边的朋友在朋友圈发广告,我也有些小厌烦。或许这是很多人的感觉。而今,自己也开始在朋友圈打起了广告,连自己都觉有些不可思义。我做的虽然和微商有些不一样,只是介绍别人去商城消费,自己拿广告费。但踏出第一步,真的很难。

我不善交际,亦不喜交际。闲时烹茶煮字,忙时柴米油盐,就像森林里的一棵小草,安静、平凡,却也怡然自在。因此朋友少之又少。

微信朋友圈的迅速发展,只是让我的通讯录里添了几个名字而已,聊天那只是三五好友间的事。

第一次把商城链接发到朋友圈,就有朋友评论:你也做这个?言下之意,你竟然也做这种事?这种大家都不耻的事情,这种骗人的事情!我没有回复。但是,我必须告诉大家,我做的`事情并非骗人钱财。而是网络迅速发展之下,必然的一种销售模式。商城里明码标价,价格也符合市场,也有售后服务。这和淘宝、天猫是一样的性质。而我做的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商城的存在。至于要不要买,全凭个人意愿,我从不推销。如此,于他人,并没有一分一毫的损失。若是有人自己买了,也只是自己花钱消费而已,和平常的消费并没有不同。

发了朋友圈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有些绕道而行,我能理解,但还是有点小失望。但,曾经的文友,却让我很感动,尽管宝宝出生后,我再没有写过只言片字,他/她们却选择毫不犹豫的支持我,关注商城。

特别是紫星,我唤她星儿。虽相识于虚拟的网络,虽然她有很多的好友,但我知道她一直把我当成她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亦如是。

一天,我正纳闷,谁买东西了?因为我刚收到了返利信息。星儿就发来信息说,她买洗发水了。她还说,商城东西太少了,都没什么好买的,想买的又刚好不寄外省。只好买发水了。

我仿佛看到星儿,就在我面前,如亲人般和我扯着家常。我不客气的回她,晕死,没想要的就不要买呀!她却回道:我要顶你呀!突然就感动了,尽管返利很少。

商城上线不久,商品不多。且据说是河源人开发的,因而很多物品都是河源特产,不寄外省。可她不管需要与否就那么爽快的买了,只是为了帮我。

想到,生活中的朋友,连关注下商城都绕道,更有甚者,把我屏蔽了也未可知。

可是,星儿,这个善良的女子,这个不曾谋面的女子,竟对我如此信任,怎能不让我暖心感动!

星儿,你我相隔千里,因文字而相聚,因情意而暖心。更因为相似,所以懂得。

星儿,相似的女子,感谢有你相伴的岁月。相信未来的岁月,我们会相伴着走下去,直到白发苍苍。

在此,也谢过信任我的朋友们,感谢微信里有你们的存在。

日常生活随笔3

还有半个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这个节日已经十多年和我没有关系了,而现在 ……此处隐藏9195个字……过头了,也会对车造成损伤。一些车主们很爱干净,特别是刚买的新车,每天不停的洗,想让汽车保持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观。经常洗车是一个好习惯,但若洗的太频,可能会毁了车漆的。洗车清洁用具上的细微泥沙会给车漆造成划伤,在阳光下可以明显看到微刮痕——太阳纹。微刮痕多了车漆亮度也就下降了。

再说说养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养花的人越来越多,花的主人们都很勤快,回家就给花浇水施肥,关爱有加,但花们往往并不领情,越来越无精打采,甚至枯萎死亡。究其原因,许多是因为浇水过多。浇花也是需要把握好“度”的,并不是浇的越勤越好。

生活中类似于洗车养花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包括对孩子的溺爱,这样的“勤劳”“付出”往往是徒劳无益的,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技术工人工作中,进行任何操作都必须把握好“力度”,一旦把握不好,就可能功亏一篑。那一年,家中安装暖气。老师傅不停地嘱咐徒弟“别拧太紧了”。师傅解释,拧得太紧,容易损害管件,以后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管件破裂。师傅告诉了徒弟一条圈内的“秘诀” :“松点能卖了,太紧就卖了。”这第一个“卖”,是指能卖出去,第二个卖是指报废。看似简单的操作,蕴藏着老师傅对力度把握的认知知。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如亲戚关系、师生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等等,处理关系就免不了“礼”相往来。送礼也是要把握“度”的,送什么、送多少都必须恰到好处。

几年前,我去看望了我的小学老师,那是一位对待同学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带给老师的礼品是我专门去商场选购的,有茶叶、海参、酒等,价值几千元。

事后,家在农村的老师多次给我打电话,苹果熟了要送我苹果,花生熟了要送我花生,每次我都婉言谢绝了,并祝老师身体健康。

有一次,跟一位与老师经常见面的同学给通电话,同学告诉我,老师收了我送的礼品,非常过意不去。我很不以为然,学生给老师带点礼品,很平常啊。

这位同学跟我说:你给老师送的礼太重——固然是你作为学生的一份心意,但却给老师造成了人情往来的心理压力……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怎样讲话,也要把握好分寸。以赞美为例,如果言语得体,话说得恰如其分,听者读者自然会愉快地接受。假若夸大其词,过分的粉饰雕琢,往往令人生厌。

可能大家都有体会,商场营业员的服务态度是特别热情的。笑脸相迎,言语甜美,面对顾客的挑剔不厌其烦。特别是卖衣服的,个个都是“穿衣顾问”,她们能根据顾客的年龄、体型甚至收入状况为顾客推荐合适的衣服。有时候真感觉去商场购物是一种享受。但这种“热情”若过了头,让人难以接受的话,可能就事与愿违了。

某天,朋友昌在商场试穿某款上衣,营业员在旁边不停的夸奖“大哥体型好……”“大哥气质好……”“大哥穿着像个老板”“大哥穿着像个领导”……昌的体型,自己心里是有数的,面对营业员近乎肉麻地过度赞美,感觉全身不自在,随即放下衣服,“逃离”了营业员的纠缠。这真可谓弄巧成拙。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刺猬效应”,说的是寒冬季节,两只刺猬为了相互取暖必须靠在一起,距离太远无法取暖,距离太近会相互刺伤,只有调整到“适度”的位置,才能既达到取暖目的又不会相互伤害。

人与人也是这样,无论父子之间、夫妻之间还是同事朋友之间,都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给对方留下必要的生活空间。

有一次朋友聚会,席间说起了空巢老人的话题。普遍认为空巢老人很孤独,年轻人应该尽可能抽时间多回家陪陪老人。但朋友坤的经历却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坤是个孝子,只从有了车,坤两口下班后,经常驱车去几十里外的父母家中,与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起初父母还挺高兴的,后来慢慢的就有点烦了。有一次,坤跟父亲聊天,父亲说,你们不回来,我们想躺就躺着,想坐就坐着,你们回家了,我们就得正襟危坐,说话也不那么随便……

两代人,生活习惯、思维观念都不完全一样,孝敬老人没有错,但应该给老人留出足够的生活空间。

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吃饭要适度,吃少了饿,吃多了消化不良;穿衣要适度,穿少了冷,穿多了热;睡觉要适度,睡不够困,睡多了头也痛;运动要适度,运动量少达不到锻炼目的,运动量过大损伤身体;讲卫生也要适度,过分干净就是“洁癖”;勤俭持家是好作风,但过分节俭就是吝啬……往大了说,生产也要适度,当前国家正在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为了解决某些方面生产过剩而另一些方面不足,提高供给质量。

凡事皆有度。

最后说一句,说话多少也要适度,说少了说不明白,说多了读者就烦了。今天就说这些吧。

日常生活随笔15

邻居老杨家养了一条狗,小时候常摇着尾巴,大大咧咧地到我家窜门,我和妻看它很可爱,常赏些魚肉给它,不想一年刚过去,这狗不但面相变了,而且腿高身壮,让人看到十分可憎,或许是怕它惹事生非,老杨单独为它建了窝棚,用铁链把它锁在那里。

眼下,正是阳春四月,这狗不知什么缘故连续几日在哭叫,声音刺耳难听,夜深人静,使人发怵,我和妻被折腾几夜没有睡好,即使睡一会儿,也尽做些恶梦,成了这种状况,我们上班无精打彩,且疲惫不堪。终于,我忍无可忍了,决定去老杨家问问,临行,妻劝我:“你性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干脆看开些不去,”我执意要去,妻拗不过我,再三嘱咐:“委婉点,别上火,乡里乡亲的,不值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和气。”

带着妻的劝导,我满脸堆笑地走进老杨家,老杨一人坐在桌前正看象棋,我策略地对他说:“你家狗病了吧?”“没有”,“那是饿的吧,”“不是。”老杨见我如此关心他的宠物,不看象棋了,流露出一脸的感激,他望了我一眼笑眯眯地说:“不瞒你,是找着相好的了,前些时,不知从那儿跑来一条母狗,和它亲热了一阵子,这几天突然不来了。”“不来了,它总不该哭叫!”我不满地补了一句。“噢,你用错词了,那不是哭叫是叫春,懂吗?狗和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它有敏感的思维,这几天心爱的走了,它着急,一着急就叫春”。

老杨跟我上了一课,我只能耐心地听,然后和气地说“总该想个办法,让它别在叫春。”不料,平时比较精明又善解人意的老杨,没有摸透我的'意思,竟不近人情地说:“什么办法,总不能给它带上口罩或把它相好的找来吧,”“这……这是什么话,”我一肚子火往上蹿。“很正常嘛,老兄,它在呼唤爱情,你知道爱情对它多么重要。”“那你为何不放掉它去自由寻找,我倒觉得它向谁喊冤叫屈,”我气愤地话中有话地向老杨反驳。“老兄啊,这话你不应该说,放它,谁昧了,你赔吗?”老杨满脸不高兴地看着我。

我想起妻的劝导,强作笑颜地面对他,尴尬地说“小事一桩,不争了,你斟酌着办吧,告辞。”

狗依然在哭叫。

晚上,我和妻默默无言,百般无奈地听着狗的呼叫,心烦意乱间我突发奇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偷偷把它放了”妻颇不赞成我的做法,骂我“缺德”,我想想也是,那样会伤了邻里的和气。

而狗依然在哭叫,妻推推我说“到外面走走”,我点头,披上衣服,打开门,外面月色如银,和风轻送,一个多么美好的春天夜晚。

《日常生活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