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随笔

时间:2025-04-16 17:31:28
语文高一随笔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高一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一随笔1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动机的习得,也就是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人们走向社会时,为满足此动机的需求,则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功利的生存状态。

其实,在我看来,功利本身并不具备罪恶感,以功换利,难道就不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就不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生态平衡吗?难道就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吗?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并不具褒贬之意。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她们的心复杂的如同市场上任人挑选的物品般琳琅满目。有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藏污纳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朴内心慧智通达的。有了表里如一,也自会有表里如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希腊时期的文明就开始向我们播下了智慧的种子,也证实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欲熏心的反面史料,只不过是群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乱了心神的虽生犹死之人罢了!

功利无罪无错,有罪有错的是放任自己心欲无限助长最终丧失人性做出劳民伤财之事。妄想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终只会求的被万人抛弃的死路。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了,功利无罪,最需我们呵护和不断净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雅又风趣的生活原态。

语文高一随笔2

经过台风的席卷,今年的秋来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么令人迷惑,那么似是而非。蛙的销声匿迹,和蝉的残鸣都在诉说着夏已过,秋已悄然到来。

其实相较于夏的酷热我更爱秋的暖阳。夏天的阳光炙热而恣意。太阳不曾探头就仿佛整个人已经置身烤炉。使得自己像个发狂的狮子一样焦躁不安心绪不宁。而秋的暖阳让我感觉温和,像兔子一样温顺的窝在母亲的怀抱里。

秋风是温暖的,不似夏风的清凉,冬风的'凛冽。秋风的到来带走了夏末的余热。让人觉得呼吸都清浅了几分。

秋雨绵绵,没有夏雨的豪爽热烈。没有春雨的温柔细腻。却有着宁静带着典雅,就像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贵。

一叶知秋,谁能解我心忧?秋来了,叶落了。洋洋洒洒的铺在地上。凌乱中带着淡淡离愁。站在树下,仰望枝头,树枝上挂着将落不落的叶,黄中带着浅浅的绿。一阵风吹过,叶旋旋而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美,像是叶与树正无声的告别。叶落下的那一刻,树哭了么?

古往今来,总有人用无数语言,诗句来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萧瑟,秋的凄美包括秋的离愁。我,独爱秋风的和煦,秋阳的温和。秋雨的宁静,典雅。更想抚慰秋的离愁。

语文高一随笔3

开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个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在连续救起了二十个人后因过分劳累双脚严重抽筋而导致残废必须终身坐轮椅,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的说:我最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时,我们是否会受喜怒哀乐所左右生活?喜的时候是否会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时候是否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时候是否会惆怅万分失落无比?乐的时候是否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样做到对喜怒哀乐处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灵?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的,就当喜,是对我们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报;就当怒,是培养我们耐性的时机;就当哀,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当乐,是生活对我的泰然处世还以的笑容。如此,还会有什么再影响到自己平静的'心绪呢?别人对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们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别人对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诉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就必须再接再厉更进一步。事业的成败也是如此。

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学会感恩,不要去记恨对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远远比对对方的伤害大。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受人一掊土还人一座山。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会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那么,就让我再次用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演讲吧:有位和尚叫佛印,与朋友结伴出游。在路过海边时与朋友话不投机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气愤的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当走过原始森林时佛印和尚遇险被朋友所救,于是他在岩石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两次在不同的地方写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冲淡沙滩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

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语文高一随笔4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 ……此处隐藏10811个字……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争强好胜,他们极富挑战性,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告奋勇,共同参与,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信心增强了,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5.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二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也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学生的挨批课。

语文高一随笔15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

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主角,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高一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