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

时间:2025-04-09 03:59:38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1

那天午餐后,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在小操场上玩,我在教室里写东西,有时候不经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见蹦蹦床那儿思宇和耀文两个人正搬着小椅子往蹦蹦床的出口处的阶梯上放。因为阶梯是一层一层的,椅子放不牢,而他们俩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时的.发出掉下来的声音。瞧见他俩那个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急:要是被掉下来的椅子碰伤了怎么办?我当时真想把他俩狠狠训一顿。

我把全班幼儿叫进来了活动室,若在往常我会当众来一番训话。这时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一闪:何不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说:“刚才思宇和耀文两位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一个新的游戏的玩法,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这样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头讨论一下,家怡举手了:“这样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来,砸在身上会很危险的!”张政说:“这样玩会把小椅子弄坏的。”其他小朋友也说这样玩不好。我把目光转向思宇和耀文问:“你们这样玩好吗?”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玩不好,我们以后再也不这样玩了。”我趁热打铁:“老师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应先想一想,这样玩好不好。”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幼儿好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简单的训斥对制止幼儿的出格行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发表意见,更能接近幼儿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2

作为大班的幼儿来说,大多数幼儿都有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些习惯并不是都是一些好的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引导他妈呢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树立榜样意识

对于个别幼儿而言,他们可能自己是下意识的动作,是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一下子很难改掉。而通过榜样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注意这些幼儿的行为,让他们有一个正面的参照,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大班的幼儿已经形成的分辨能力,自己有能力发现这件事情的错对,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更加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没有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适当的进行表扬

表扬与批评相比有效,幼儿都喜欢别人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他们,用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幼儿感到自己是受到肯定的,在表扬他的过程中,别的幼儿也看在心里,也会跟着一起做,那他的行为都被别的幼儿看在眼里,他更愿意自己做好,就不会出现不好的习惯,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督促。比如说我们班的罗志强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平时上课都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都会分心,与周围的幼儿说话或者做别的事情,但是今天他有段时间做的很好,我就表扬他,他马上做的更好了,这节课相对以前的课来说表现的不错。

三、确定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不当的指导用语和不系统化的规范要求,可能也会导致幼儿不良习惯的发生。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统化。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体现在各个方面,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引导也是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老师的要求也不能一直改变,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要求不断改变的话,会让幼儿对规则产生不确定性,这样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

四、尊重幼儿,让幼儿自己亲身参与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和家长强迫养成的情况,这是非常错误的事情,可能不良的习惯的养成就是不当的指导行为造成的。要尊重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可以多交朋友。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3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关。俗话说: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学生养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在我们的班级里,有许多孩子存在着不讲卫生的不良习惯。特别是我们住校生,学校的节奏较快,部分同学由于懒惰,早上起床慢,又要整理内务,洗一把脸就往班里跑,忽略了我们宝贵的牙齿,希望我们老师要引起注意,拿起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的牙,再看看我们学生的牙齿,虽然牙病不会威胁我们的生命,但是他要闹气脾气来,就会影响我们的吃饭、学习和工作,老师们、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西校孩子们不刷牙现象较严重,我建议校长一月开两节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牙齿的功能和正确刷牙的方法、保护牙齿的方法等,最后祝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漂亮的牙齿,灿烂美好的笑容。

刷牙要领要牢记: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每个地方五六下,牙齿洁白人人夸!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的关键期,习惯的好坏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最重要的课程。做了3点尝试:

其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生活常规。开展了尝试不同时段运用不同音乐,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研究。年级组长组织音乐教师查找符合幼儿各年龄段、不同时段使用不同音乐开展一日常规研讨,反复试行、反复研究、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套小、中、大班适宜幼儿进餐、入厕、喝水、午睡、起床、区域活动、整理玩具、户外游戏、离园等不同时段使用不同音乐,在全园推广,幼儿听到音乐指定就知道该做什么,且在愉悦的音乐伴随下快乐的'活动,经过一学期实施试行老师不用大声喊叫,可轻松组织一日活动,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常规。意外的收获,教师幼儿在音乐伴随下都有一个好心情,调整了师幼良好情绪,不再出现师幼浮躁现象,师幼也更加和谐。

其二养成教育做到持之以恒,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首先做好“三习惯”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培养;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学会洗手、根据所需喝水、文明用餐、自己能做的的事自己做,并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我能干我快乐”“行动大比拼”等比赛活动:小班:穿鞋、叠毛巾比赛;中班:剥鸡蛋、叠衣服比赛;大班:整理书包、叠被子比赛。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使能力强的孩子更有自信心,也激励能力稍弱的孩子继续努力,培养幼儿自幼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提高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方面:通过唱礼仪儿歌、听礼仪经典故事、讲故事、观看视频,教育幼儿从小就懂得见到老师、同伴应该热情有 ……此处隐藏4972个字……切任由儿子自己做主,自由发挥,我只是做一名“顾问”,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励他前行,耐心地引导着,静静地等待着,默默地坚持着……

有时儿子写着写着会吵着手疼,那就暂且搁笔,在标题后面标上“(一)”,明天继续写“(二)”,其中“给博友‘四月妮妮’的.一封信”,“不信守承诺的哥哥”都是分两次,分摊到四天的日记完成的。不是我在纵容孩子,增长他的惰性,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对于刚刚开始写日记的他,如果过于严格要求,会无形中扼杀他继续前行的积极性,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他对写日记的恐惧。在我看来,先培养他写日记的兴趣最为重要,欲速则不达,我愿给儿子足够的时间,让他渐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进而爱上写作。

至于所写日记的品质,我也不去苛求。只要语句通顺,能把一件事叙述完整,便给予儿子肯定和鼓励。反正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再回过头来进行修改,从修改的过程中孩子也深切地感知到了文章“三分写,七分改”的重要性,慢慢也会养成注重文章修改的好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坚持着,努力着,后面十天儿子写的日记,显然就比前些日子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最近我出差这些天,进步更为明显,我也因此倍感欣慰。

引导儿子写日记的过程,让我感触很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写日记,便是培养孩子洞察力的一种极好方法,当他留意周遭的人和事时,到处都是可写的素材。把读、写有效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写作方面自然会有飞跃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引导他们。

就这样,儿子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儿子坚持写日记一个月之际,坐下来梳理其间的些许过程,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激励。我清楚地知道,接下来引导孩子的过程定然艰辛漫长,但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不断地摸索前行,把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爱上日记。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13

情况实录:

今天从游戏室回来时,突然听见有人对袁X说,“不可以这样做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我走了过去,想去询问具体情况,原来刚才袁X随地乱吐痰正好吐在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上。

这种吐痰、吐口水现象随着人们对乱吐痰的危害认识,这种现象也不多了,为什么会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出现。为什么到了中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无意识的行为还是习惯成自然,还是她根本不知道也不懂不能随地乱吐痰呢?

我利用休息时间找孩子谈话,我问她,“袁X,你平时有痰的时候都是吐在地上的吗?”“我在家里是吐在马桶里的,然后用水冲掉。”袁X回答说,“那如果你在外面有痰的话你会吐在哪里呢?”我继续问,“吐在花坛里。”孩子回答说,我又继续追问,“你看到家里谁有痰了也是吐在花坛里的?”“爷爷。”孩子回答我。“那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不能随地乱吐痰,妈妈跟你说过吗?”孩子摇摇头。

此时我才明白了,孩子是没有人告诉她文明习惯。于是我拿出了餐巾纸,告诉孩子,随地吐痰是一件很不文明的事情,而且也不讲卫生,痰应该吐在餐巾纸里包好后仍进垃圾桶,现在请你用餐巾纸把地上的`痰擦掉,然后扔入垃圾桶,最后洗手。

对于孩子今天的行为,我分析:

第一,孩子是受到爷爷不良习惯的影响;

第二,当孩子也发生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及时对他的行为进行制止,没有人告诉过孩子随地乱吐痰是一个不文明行为,因此孩子才会出现今天的行为。

其次今天让孩子自己把痰擦掉,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同时更加深刻的记住不能随地乱吐痰,痰应该包在餐巾纸里然后仍进垃圾箱。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14

我们总说:‘’好的习惯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个人觉得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在家里要有一个“怕”的长辈。我见过很多孩子,家长过于溺爱,天不怕地不怕,要星星家长不敢给月亮。问题是,家长的经济条件是有限的,养成了放纵习惯的孩子的欲求是无限的。当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求时,这些“熊”孩子轻者打打闹闹,撒泼放赖;重的做出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自残或者伤害亲人。所以,家长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树立一个观念,当某个长辈说“不”的时候,孩子就必须停止自己的行为。小孩的可塑性非常强,只要家长有管教孩子的'意识,这点不难做到。

二是孩子要学会承受挫折。我们经常从一些时事新闻中看到关于孩子不能承受哪怕是一点点批评而杀人或者自杀的恶劣案例。从深层挖掘根源,这些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天生如此,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让孩子没有经过“挫折”训练。其实,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家长有意为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难培养。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看中某个东西要买,本来买给他无所谓,但是,可以先不同意买,让孩子的满足感延迟,同时获得挫折感。过几天,可以再给他买。要把握的原则就是:不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三是轻易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效果往往不佳。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打孩子一定是完全无效的。体罚这种手段,把握好时机,运用得当,是有教育效果的。时机怎么把握?首先在年龄上把握一个原则,宜小不宜大。小孩无理不听话,打他两下,往往可以起到教育效果;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是非观也逐渐确立,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讲道理让他来改正错误一定比打他的效果要好。即便是非打不可,也一定是在说理的基础上,他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效果。如果设定一个年龄界限,10岁以上的孩子一定不要打了,否则,打了孩子,一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

四是要维护老师的权威。最近和几个老师谈,他们普遍认为,不怕孩子不好教育,就怕家长随意干预教育。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师德是没有问题的,对教育规律的掌握也比大多数家长程度上深一些。但家长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一种是对孩子关注过甚。这两种态度都有问题,都会导致与老师的教育无法配合,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与老师多沟通,多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保持一致。对于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意见或者建议,最好是私下沟通,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放厥词。否则,老师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怎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呢?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又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干什么呢?有的个别家长一方面与老师的教育唱反调,一方面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又出来指责学校老师的教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五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虽然现在对于睡眠需要的时间和什么时候睡什么时间起有较大争议,但我个人的看法,早睡早起总比晚睡晚起要强。早起刷牙洗脸吃早餐,这些习惯必须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

六是要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是一句空话。七是不能让孩子丢三落四。从幼儿园开始,书包需要孩子自己收拾。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放好,第二天起来拿着就能走。千万不要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再收拾。否则,一定会丢三落四。丢三落四一旦成为习惯,事儿就麻烦了。比如现在有的学生参加高考竟然会忘了带身份证。你一定会诧异那么大的事儿为什么还会出失误。如果你深入调查下,肯定会发现,这些忘带身份证的孩子平时丢三落四,已经习惯了。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