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

时间:2025-03-27 17:31:49
听课记录范文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在感知物体颜色,数量的基础上,尝试根据二维特征分类。

3.乐意参与喂瓶宝宝吃饭的活动,体验数学情境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瓶宝宝(瓶身、瓶盖上贴有数量为2~4的点子)

2.人手一个小勺、木质串珠若干

3.音乐三段(哭泣声、摇篮曲、欢乐舞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哭泣声,引出主题

T:听!什么声音?是谁在哭啊?

2.出示瓶宝宝,介绍活动资料

T:原先是瓶宝宝在哭啊?瓶宝宝为什么哭呢?看看它肚子里有没有东西?原先它肚子空空的,太饿了,怎样办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木质串珠,讨论操作要求

T:我们来喂瓶宝宝吃饭吧,但是那里有这么多串珠,就应喂瓶宝宝吃多少呢?一个还是许多个?

2.提醒幼儿观察瓶盖上的点子

T:到底瓶宝宝就应吃多少呢?看看瓶宝宝的肚子上面有记号呢。肚子上有几个小圆点,就吃几个小串珠。

3.请幼儿个别示范

T:谁来帮我数一数,我的这个瓶宝宝就应吃几个小串珠?

4.教师示范喂瓶宝宝,要求:边喂边数,不能多,也不能少。

三、幼儿喂瓶宝宝

1.幼儿个别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群众交流操作结果,表扬操作正确的'幼儿,帮忙错误的幼儿进行纠正

四、帮瓶宝宝戴帽子

1.出示瓶盖子,提醒幼儿注意数量的匹配

T:瓶宝宝吃饱了,真开心。我们带瓶宝宝出去散步好吗?但是外面风大,瓶宝宝要带上帽子再出去。你们看,这些帽子上也有小圆点。你要仔细数一数,让瓶宝宝肚子上的小圆点和帽子上的小圆点一样多。

2.请个别幼儿示范,群众检验

3.幼儿群众操作,教师随机检验

4.听欢快音乐,和瓶宝宝散步跳舞。

五、送瓶宝宝睡觉

1.播放摇篮曲,提出要求

T:瓶宝宝玩累了,要睡觉了。我们悄悄地送它要摇篮里睡觉吧

2.引导观察摇篮上的点卡和摇篮颜色

T:看,这些摇篮上面有什么?原先瓶宝宝要找和自己点子一样多的摇篮睡觉。

3.幼儿送瓶宝宝睡觉,教师随机检验。

听课记录范文2

小班数学听课记录:虫虫的圣诞宴会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点数4以内的物品,明白总数。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点数游戏,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4名虫虫卫兵、虫宝宝若干、虫虫的家、圣诞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圣诞节快到了,虫虫王国要开一个圣诞宴会。虫虫王国的虫虫们可热情了,也邀请了小朋友去参加。

卫兵:“欢迎光临。”

师:“这四个卫兵长的一样吗?”

二、欢庆圣诞——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卫兵发给每个幼儿一个虫虫朋友进入圣诞宴会做游戏。

唱玩歌曲后,教师出示虫虫,请和老师一样的`虫虫将虫虫举起来,一齐点数。(4次)

三、宴会结束

卫兵:“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我们要回家了。”

师:“谢谢你们的邀请,我们一齐送你们回家吧!”

步骤:

1、送小朋友手中的虫子

师:“天黑了,我们必须要数清虫子的节数,不要把他送错家了。”

2、纠正送错家的虫虫

3、将剩下的虫虫送回家

四、自然结束

和虫虫们说再见!

听课记录范文3

一、导入:

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二、预习:

自己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34-67-8

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

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

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

生:读

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老师读第一个“哗”,女同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

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

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2、交流:云——压

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老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

(老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己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

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

(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但是这是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

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

学生:还有厚厚的云

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是多么的闷呀?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

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

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学习“蜘蛛”

(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样逃走的?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

大家能读出来吗?

(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面的句子中:天黑下来了。

粉红色的花儿开放了,真美呀!

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

六:下课

……此处隐藏6804个字……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样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能够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生:惊喜。

师:那要怎样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到导入到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读——背——组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听课记录范文10

师:我们已经学过画风了,一齐来学习。读儿歌:宋涛………………

我们拿出小手一齐怕节奏一齐读好不好?

生:一齐读

师:我们在读的过程也就学了一些生字,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嗯,多好呀。

生:读

师: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赵xx是花旗帜飘风车转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上一行是人物,后面一行是什么东西怎样样

师:真聪明,我们一齐来读读。下面的东西都是他们画的是不?(板书:旗帜风车……)

这些东西和文章“画风”有什么关系?上节课说风摸不着,看不到,是谁说的?

生:陈x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陈x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陈x是说有人画出来吗?

生:没有人画得出来

师:我们所有的“陈x”一齐肯定的说说

生:学生读

师:有人画的出来吗?

生:有

师:请你看课文,谁能画出来?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读书

师:谁画出来了

生:赵xx陈x……

师:(出示课件)

生:读(旗杆、弯弯的大树乌云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的转)

师:这些“他”、“她”是谁?

生:陈x宋涛赵xx

师:谁能把这些人的名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弯弯的好像读得个性好我好像看到很多动词呀从那些地方看出画的是风呀?

生:转—最能体现飘乌云斜斜的雨丝师:风画出来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你们最喜欢风车是吗?我们一齐读

生:读

(落实意识很好。学生读得不好,老师随机的点拨和指导,让孩子读好,读准。课堂的氛围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师:自己随便选几句,好好的读一读

生:读

(给所有孩子读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内需)

师:黄老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读

生:好

师:读(把“呼呼”读成“呼”——叠词的改成单词)

生:老师少读了一个字

师: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我们读读看,哪个好?

生:叠词好。

师:少一个字感觉就差远了,是不是?

生:是

师:出示图片

生:一张张画加上了风,就显得更美了

师:多美的画呀,因为他们画上了什么了,才显得更美了?

生:风

师:刚开始不是不能画吗?可见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一齐看课文4-8自然段,看看他们怎样想办法的?

生:赵xx眨眨眼想了想---动脑筋了

陈x书我也学会画风了——(老师没有评价,学生举手说他有意见,多了一个字)

师:陈x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原先不会画,此刻都会画了,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

生:一群聪明的孩子

师:是呀,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看,风真的来了---出示:三个小朋友这样正说着……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了,风儿藏在舞动的红旗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树吹()了,风儿藏在摇摆的小树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雨丝吹()了,风儿藏在()的雨丝里了;

……

生:一齐读这句话

师:老师加上一个题目,就变成一首小诗了。我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一齐来写写好吗?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儿藏在()的()里。

生:学生写

(孩子是快乐的,所以写作就快乐了。孩子们愿意写,是基于前面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感觉示范的速度太快了,不明白学生能否理解。写作的双重目的很好:理解课文、迁移课文、学习写诗歌。这样的训练意识很好)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儿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了,风儿藏在飘飘的头发里。

师: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诗歌好吗?

生:好(交流)

师:看来我们班有很多的小诗人呀!课后写出来、读出来,还能够配上图画呢。

生:还能够配上音乐

师:是呀!我们古代就有很多的诗人写过这样的诗,一齐来学习《风》

(到这个环节学生过于兴奋了,所以老师还要适当的整肃一下纪律)

生:解落三秋叶,风吹万杆斜……

师:还有呢。我们一齐学学叶圣陶的《风》

生:读

师:老师范读一段

生:一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说说这样的诗句?

生: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很不错,看来模仿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技能是很对的,呵呵)

师:其实呀,生活中风的作用很大。这节课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听课记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